演出防疫须知:
1、本周观演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或【24小时核酸采样记录】入场,谢谢大家理解和配合!未能出具则无法进场且不予退票。
2、高风险地区及健康码黄码不能进场。
请遵守厦门疫情防疫政策!未满足条件者请勿购票,否则不予退款。
宁家宇,微博@宁家宇。
职业喜剧演员、编剧、单立人培训讲师,《谐星聊天会》主播,东北大学《单口喜剧入门》客座讲师。著有历史系列丛书《奉天之路》,个人单口喜剧专场作品《两句。。》,编剧作品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表演风格硬朗,感染力十足。
宁家宇的微博个人内容极少,多数是日常阅读时摘抄出来的句子,这个习惯从小学时就开始了,那时他在一个日记本上记录名人名言。日记本后来丢了,但这个习惯没丢。这个世界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句子,不是交流,两个句子,才能沟通。这是他命名自己首个单口喜剧专场「两句。。」的缘由。
在这个专场里,句子与句子时不时地结对出现,递进、转折、并列、承接,或是互为因果,它们在语言的无主之地里迅速营造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无论荒谬、琐碎,还是严肃,都是有趣的。
如果将宁家宇的名人名言日记本音频化,也许就会是下面的效果。无数的两句堆叠在 13 分钟里,堆叠出格调,营造出回环往复,冥想与走神发生在同一时间。起初你在两句之间跳跃,后来被无尽的真理搞得头晕目眩,最后却意外地获得了整个世界。
在他的段子里,东北是绕不开的话题。他调侃东北,也爱东北。
东北在变化,老工业基地成了过去的余晖,荒唐的事情频频在互联网上出现,刻板印象也随之产生。对于这些,他有一种说不清是玩笑还是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调笑它,但又与之站在一起,交织其中的过往经历又增添了些许真诚。
他始终带着那份“东北性”进行着个人化表达,不断创作出令人前俯后仰的喜剧作品。
你好,我叫宁家宇。以前是一个电台主持人(有证),也是一个记者(也有证),现在是一个单口喜剧演员(也就是脱口秀演员)(没有证),供职于单立人喜剧和大风天喜剧。
「两句。。」是我的第一个单口喜剧专场。
我很想说,「两句。。」的意思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怎么可能呢,这种个人化的体验跟观众又有什么关系,观众的反应可能是:“怎么那么爱哭呢?哦,三年才整出来两句,那的确应该哭。为啥我要花钱去看你讲两句话啊?你以为你是领导啊?你那两句不是贾岛吗?”
我如果有一天能当上领导的话,我说讲两句就真的只讲两句:“成绩和荣誉都是大家的。今天给大家double money。”所以我这辈子都当不上领导。
「两句。。」,其实就是两句话而已。句子是语言里最大的语法单位,但又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如果想要进行语言沟通,至少需要你来我往的两句话。比如:
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把上文中所有回应的那句话都撤掉,这个世界瞬间就被尴尬凝固了。有些人甚至等了一辈子都没等来那句话。当然,如果你开启对话的那句话问候了人家母亲或者实在是问出了让对方难堪到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那就让世界凝固成琥珀吧,这该死的浪漫!就当我没说刚才那句话。
这个专场的段子里,装满了好多个两句时刻,有的针锋相对,有的奇峰突起,真就是造化弄人鬼斧神工,掏出来就贻笑大方。其实不只是我,很多演员的段子里都有这样的两句时刻。
两句的应用场景实在是太多了,大部分时候,对于大部分人,两句已经足够多了,话不投机两句多。要是酒逢知己呢,那短短两句又怎么能够?必须得先唠一个小时啊!
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你会发现,和你的世界,有巨大的可笑的交集。